【明報專訊】卑詩省長尹大衛 (David Eby) 就國殤紀念日 (Remembrance Day) 發表聲明指出,11月11日上午11時,也就是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戰火熄滅的時刻,卑詩省民與全國國民一同默哀兩分鐘。 阅读原文
【明報專訊】約克區新市一名車主表示,其妻子在今年十月駕駛家裡的汽車時,打開了全景天窗,但隨後就無法將其關閉。
【明報專訊】多倫多警方正在調查今天凌晨在北約克一處鎮屋區發生槍擊案,1名男子中槍送院。
【明報專訊】多倫多市中心發生傷人案,1名男子遭刺傷送院急救,有生命危險。
【明報新聞】多倫多今日天陰或雪或雨,氣温攝氏3度至6度,明日晴間陰,或雪或雨,氣溫攝氏1度至7度,後日晴間陰或有雨,氣温攝氏零下1度至7度。
【明報專訊】美國政府停擺引發航班大亂,數千航班取消,部分加拿大旅客受困於美國的旅行混亂之中。
【明報專訊】溫哥華格蘭護娛樂區(Granville Entertainment District)一棟設有110個單室住戶(SRO)的建築物將於明年6月底關閉。
【明報專訊】魁北克省大量地區夜間持續降雪,部分地區積雪厚達35厘米,周二上午數十萬戶家庭報告斷電。
【明報專訊】密西沙加一幢公寓今午發生火警,釀死一死四傷悲劇。
【明報專訊】聯邦外交部長阿南德的辦公室向CTV News證實,她將於周三下午在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與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舉行雙邊會晤。
【明報專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與加拿大外長阿南德通電話。
【明報專訊】有經濟學家指出,自由黨政府減少臨時居民政策,可能會拖累經濟增長。
【明報專訊】 安省因尼斯菲爾(Innisfil)鎮的自動測速攝錄機已關閉並已被移除。
【明報專訊】福特政府委派的入省內教育局教委會的督導,除了可領35萬元年薪外,將有資格報銷達4萬元開銷。
【明報專訊】有約克區居民對新收到的大型回收箱感到意外。
【明報專訊】安省已與聯邦政府達成協議,將全國$10元日託計劃延長一年,令家長較為寬心,至少未來12個月內費用不會上漲,但前面仍有許多艱鉅工作要完成。
【明報專訊】國殤日全國各地都有悼念為自由而戰為國捐軀的加拿大軍人。
【明報專訊】衛生專家預警安省乃至加拿大將迎來「非常嚴峻」的流感季。
【明報專訊】 安男子被迫托運隨身行李後,損失價值數千元的個人物品。
【明報專訊】今日是國殤日,全國各地都有悼念活動,政府大樓和銀行都關閉。
【明報專訊】安省已與聯邦政府就全國每日10元的日託計劃達成一年的延期協議,讓家長確信日託費用在至少未來12 個月內不會上漲。
【明報專訊】加拿大衛生轉移支付(Canada Health Transfer,CHT)在 2025-26 年度預計為547億元,並將在此後每年增長5%,直至2028 年。
【明報專訊】加拿大環境部氣象局已向多倫多發布冬季天氣旅行忠告,預計今早可能出現「大雪和能見度降低」的情況。
【明報專訊】多倫多今日天陰有雪,氣温攝氏零度至4度,明日天陰或雪或雨,氣温攝氏3度至7度,後日晴間陰或陣雪,氣溫攝氏1度至7度。
【明報專訊】渥太華家庭滅門案兇手判刑後引發討論,法律專家稱一級謀殺認罪極罕見。
【明報專訊】 加拿大總督西蒙(Mary Simon)因感染呼吸道病毒,將不會出席周二在渥太華舉行的國殤日(Remembrance Day)儀式。
【明報專訊】一名未註冊按摩師涉嫌在多倫多一處住宅和在萬錦一個泳會,先後性侵犯一名女子。
【明報專訊】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加航)的空中服務員曾在今年8月爆發了持續3天的工潮,加航曾承諾向受影響的乘客賠償因改簽其它航空公司的機票或因航班被取消而產生的費用,但將近3個月過去了,數以千計的乘客仍在苦苦等待退款。
【明報專訊】卑詩內陸地區的一間動物收容所表示,他們發現一例H5N1禽流感陽性病例,正面臨「令人心碎」的情況。
【明報專訊】加拿大自去年10月起國內多個省份出現麻疹爆發後,本國現失去消除麻疹國地位。
【明報專訊】聯邦外交部長阿南德(Anita Anand)表示,她與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對話,對方並未重複特朗普關於將加拿大變成美國第51個州的言論。
【明報專訊】多倫多周日迎接11月上旬的冬季般降雪,同時打破了兩項數十年前的天氣紀錄。
【明報專訊】有報告指盡管加拿大各省都在倡議貿易一體化,但是省際貿易壁壘仍嚴重阻礙酒類飲品銷售。
【明報專訊】總理卡尼今日公布購買加拿大貨計劃,預算案內所有基建和住房建設計劃都需要用加拿大本地生產材料。
【明報專訊】加拿大郵務公司(Canada Post)表示,已向聯邦政府提交一項計劃,將其陷入困境的商業模式轉變為財務上可持續的郵政服務。
【明報專訊】因為細小面積和不實用的間格,愈多多倫多租戶避開新建大樓。
【明報專訊】烈治文山發生入屋行劫案,4名歹徒得手後逃去。
【明報專訊】一位急症室醫生警告,加拿大計劃大幅削減臨時外國勞工數量,將對已負荷過重的醫療系統造成嚴重後果。
【明報專訊】加拿大失去消除麻疹地位。
【明報專訊】感冒和流感季節又回來了,有衛生專家表示,今年可能會比往年更為嚴峻。
【明報專訊】省警(OPP)在過去 24 小時內,應對大多倫多地區(GTA)各餐道路上超過200宗車禍,地區內有報告路面出現結冰狀況。
【明報專訊】北约約克昨晚深夜發生槍擊案,1名男子中槍送院,開槍歹徒仍然在逃。
【明報專訊】根據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安省的最低工資與工人能夠在大多倫多地區(GTA)舒適生活的所需時薪之間,存在將近10元的差距。
【明報專訊】多倫多今日天陰有雪,氣温攝氏零下2度至零下1度,明日晴間陰或雪或雨,氣温攝氏零度至3度,後日天陰有雨,氣温攝氏3度至7度。
【明報專訊】隨著流感病例在加拿大的數量呈上升趨勢,醫學專家正準備應對一個嚴峻的流感季節。
【明報專訊】加拿大環境部向卑詩省北部和中部海岸的部分地區發出大風和降雨警告,指周日將有破壞性陣風和暴雨。
【明報專訊】一名原計劃飛往美國探望祖父母的20歲加拿大女子,近日在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被美國海關拒絕入境,理由是懷疑她「試圖非法移民美國」。
【明報專訊】卡尼政府在首份聯邦預算中宣布,未來三年將大幅減少加拿大接納的臨時移民數量,其中包括臨時外籍勞工(TFW)與國際學生兩個主要群體。
【明報專訊】在多倫多競爭激烈的租賃市場中,房東提供的優惠五花八門﹐從2個月免租、免費Wi-Fi到免費停車都由﹐但加拿大最大的租賃房屋(purpose-built rental)開發商Fitzrovia﹐推出的最新優惠可謂創意十足﹐就是租客支付房租﹐即可賺取Aeroplan積分。
【明報專訊】素里一獨立屋遭槍擊,外牆多處被子彈擊中。
【明報專訊】昨(8日)晚9時45分﹐士嘉堡Passmore Avenue夾萬錦路(Markham Road)附近一棟工業大樓後方﹐有車輛起火。
【明報專訊】多倫多市今(9)日迎來本季首場降雪,加拿大環境部(Environment Canada)警告,公共交通與道路行駛可能出現延誤。
【明報專訊】隨著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持續升溫,加拿大正尋求重新校准與中國的關係。
【明報專訊】今(9)日清晨,一名司機開車時﹐汽車失控﹐撞入多倫多市東約克一間商店,所幸無人嚴重受傷。
【明報專訊】多倫多市今(08)日有雪﹐積雪五厘米﹐吹東北風﹐風速每小時三十至五十公里﹐最高氣溫攝氏1度﹐紫外光指數1﹐強度屬於低。
【明報專訊】多倫多公車局(TTC)即將開始在地鐵月台用擴音器廣播,點名不當行為。
【明報專訊】約克區警察正加緊調查昨晚上在旺市一個回收設施發現人體遺骸。
【明報專訊】多倫多今日晴間陰,氣溫攝氏1度至7度,明日天陰或陣雪,氣溫攝氏零下5度至1度,後日晴間陰或陣雪,氣温攝氏零下3度至1度。
【明報專訊】聯邦總理卡尼今天在多倫多加拿大會所講話中稱,他將確保為阿省修建一條新的輸油管道,這也是總理迄今對這一想法表達的最強烈支持。
【明報專訊】前安省霍普港(Port Hope)八年級教師凱詹寧斯(Kelly-Anne Jennings,圖)向昔日學生發送並索取露骨圖片一案,被告在聆訊上認罪。
【明報專訊】多倫多社區和長者住房機構的數百名前線員工以壓倒性票數投票支持罷工,理由是人員不足和工作場所暴力問題。
【明報專訊】加拿大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卑詩省10月就業市場再度受挫,共減少約2900個職位,主要來自兼職工作的下降。
【明報專訊】安省政府將撥款910萬元給一家加拿大公司,研究省長福特在40公路下面增建行車隧道的可行性。
【明報專訊】聯邦總理卡尼周五在多倫多向商界人士講話時表示,加拿大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預計將在「某個時點」恢復,但他沒有透露具體細節。
【明報專訊】加拿大環境部氣象局今午向多倫多發出發特別天氣聲明,本周末一股冬季天氣來襲,多倫多及周邊大部分地區會有降雪。
【明報專訊】自由黨預算案今午在國會內通過第二輪信任投票,議員進入休會周,將於11月17日重國會。
【明報專訊】據CTV新聞委託民意調查公司Nanos Research進行的最新民調,五分之一的加拿大人表示,過去一年中,他們曾經跳過支付帳單以負擔雜貨費用。
【明報專訊】 卑詩省中部一間大型軟木工廠因為敵不了美國關稅增加的壓力,將被迫關門,將有165名工人受影響。
【明報專訊】在推動綠色能源的浪潮中,越來越多的人安裝太陽能板,因為政府提供補助和退稅來幫助減輕成本。
【明報專訊】美國政府持續關閉,有航空專家便指出,隨著美國一些最繁忙機場的航班量減少,計劃飛往或飛離美國的加拿大人可能很快就會面臨延誤和取消,他警告稱,今年假日旅行季節可能將會「一團混亂」。
【明報專訊】美國駐加拿大大使胡克斯特拉( Pete Hoekstra)出任特朗普在加拿大代言人之前,其在密歇根共和黨的管理風格受到內部批評據一些共和黨人,包括現任密歇根州共和黨主席在內的人士表示,胡克斯特拉在出任美國駐加拿大大使前,給共和黨留下了一筆高達100萬美元的債務。
【明報專訊】統計局今日表示,加拿大經濟在10月意外增加67,000個就業機會,失業率微降至6.9%,這數據超出經濟學家對該月的預期。
【明報專訊】安省政府將斥資 910萬元,委託一家加拿大公司研究省長福特在401公路下方修建隧道的方案是否可行或實用。
【明報專訊】荷頓區警方表示,檢控開車撞死1名8歲女童的司機。
【明報專訊】安省汽車銷售監管機構安省汽車業議會(OMVIC)表示,經銷商廣告中的標價必須包含消費者預計支付的所有費用,除了貨勞稅(HST)和牌照費。
【明報專訊】一位在士嘉堡居住的男子在四年前安裝了太陽能板,他希望藉此為環境盡一份力並降低他的能源費用。
【明報專訊】多倫多今日天陰有雨,氣温攝氏4度至11度,明日晴間陰,晚間或雪或雨,氣溫攝氏零下1度至7度,後日天陰或雪或雨,氣温零下5度至2度。
【明報專訊】阿省保守黨國會議員麥加諾(Matt Jeneroux)周四發表聲明,證實他將退出保守黨黨團。
【明報專訊】卑詩肺臟基金會(BC Lung Foundation)警告,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的情況已達「流行病級別」,甚至擴展至小學生族群,呼籲省府加強限制銷售,以及考慮推出「無煙世代」政策。
【明報專訊】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將於下周前往安省尼亞加拉地區,與七國集團(G7)其他外長舉行會議。
【明報專訊】本那比靠近鐵道鎮的Station Square露天停車場周三晚上發生致命槍擊案,調查人員公布死者為警方熟悉的19歲男子,疑曾涉及毒品交易,初步調查亦顯示案發後在現場附近被焚毀的車輛與槍擊有關,呼籲民眾提供線索。
【明報專訊】在南安大略省經歷數日反常溫暖的秋季天氣後,氣溫預計將在未來幾天明顯下降,並伴隨一股天氣系統逼近,為包括大多倫多地區在內的南部地區帶來本季首場顯著降雪。
【明報專訊】渥太華斯里蘭卡裔留學生德佐伊薩(Febrio De-Zoysa),去年在面臨學業無成可能要被迫離境的時候,「狂性大發」將自己的房東太太及其4個年幼的子女,還有屋中另一名租客活生生亂刀刺死,並將房東刺成重傷。
【明報專訊】正在訪問多倫多的英國哈里王子就戴洛杉磯道奇隊帽子一事向加拿大人道歉。
【明報專訊】加拿大下議院今(6)日將對聯邦預算迎來三項信任考驗中的第一場表決,新民主黨臨時黨魁戴維斯(Don Davies)表示,他的黨團將在關鍵投票中支持自由黨少數政府繼續執政。
【明報專訊】咸美頓市一名男子涉嫌從安卡斯特(Ancaster)一間墓園內﹐偷走一名嬰儿的骨灰甕,現已被控多項罪名。
【明報專訊】環境部(ECCC)對本省南岸及低陸平原區發布暴雨警告,涵蓋地區包括大溫地區多個城市,包括北岸城市、高貴林及楓樹嶺地區。
【明報專訊】有法律專家指出,隨著一宗一度備受關注的一級謀殺案因獄中「虐待」而被法官下令中止審理,安省預計將有更多刑事案件被撤銷。
【明報專訊】賓頓市Chinguacousy Road夾皇后街(Queen Street)附近在11月1日發生兩車相撞事故。
【明報專訊】為節省消費者時間、提升購物效率,Loblaw正在多倫多市中心3間No Frills超市推出一項全新的試點計劃「pcogo」,讓顧客在購物時即可通過手機應用掃描商品,實時查看預計賬單金額,並快速完成結賬。
【明報專訊】周三下午,多倫多一場由前以色列國防軍成員與大學生交流的活動﹐遭示威者強行闖入,導致一人受傷,五人被警方拘捕﹐包括一名華裔女學生。
【明報專訊】信用評分在個人理財中十分重要,它決定一個人能否獲批貸款、信用卡及其他金融產品。
【明報專訊】多倫多市居民本周末可能需要準備好外套和雨傘,隨著氣溫下滑,市區預計將首次迎來初冬天氣,星期日可能出現降雨或零星小雪。
【明報專訊】本那比皇家騎警剛才證實,今天傍晚6時30分左右,騎警接獲槍擊案報案前往Station Square停車場,發現一名男子中槍,即使經過現場急救,男子仍然命喪當場。
【明報專訊】本那比位近鐵道鎮(Metrotown)商場一處周三晚上大範圍被警方封鎖,多部警車在場。
【明報專訊】聯邦總理卡尼周三表示,加拿大政府與美方的貿易談判尚未重啟。
【明報專訊】多倫多公車局(TTC)新的優先街車專用道將從周三晚間開始在巴特士街(Bathurst St.)安裝,這將導致區內的停車和公交發生變化。
【明報專訊】原應是從墨西哥國家宮步行五分鐘即可到達教育部的短程,卻因為一段影片在網路上瘋傳而成為一場令人反胃的事件,因為一段視頻捕捉到一名醉漢對申鮑姆總統當街性騷擾(Groping)。
【明報專訊】卑詩省長尹大衛(David Eby)與多個沿岸原住民部族領袖今日簽署聯合聲明,呼籲聯邦政府維持北岸運油輪禁令。
【明報專訊】根據卡尼削減政府開支計劃,加拿大央行擬裁員逾200人,約佔其員工總數的10%。
【明報專訊】安省技能發展基金疑有千萬元流向與成人娛樂場所引起廣泛爭議。